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千亿定向央票“全面撒网” 市场仍存紧缩预期

2007/7/16 第一财经日报 阅读:2881

徐以升 郭茹

在市场预期的种种财政货币紧缩政策之外,央行今年内第三次启动了超千亿元的定向票据发行。然而,定向票据的发行并没有完全消除市场对其他紧缩政策出台的预期。 

上周五央行公告称,根据货币调控需要,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发行了1010亿元定向票据,期限为3年期,票面利率3.60%。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此次定向票据发行对象包括5家国有大型银行、5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数家省级及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是建设银行240亿元,农行、工行、中行、交行分别被发行190亿元、180亿元、140亿元、30亿元;此外,民生银行被发行95亿元,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均被发行30亿元;省级和城商行之中,上海银行被发行3.5亿元,徽商银行2.5亿元,武汉商行、长沙商行、济南商行各1.5亿元,福州商行0.5亿元。

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定向”

“央行这次‘定向’几乎是全面撒网。”一城商行债券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他分析指出,6月份贷款没有得到控制应该是此次定向票据出台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中小银行的贷款增速较为显著,这使得很多中小机构也成为被“定向”的对象。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4525亿元,同比多增566亿元。而据了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量不足1000亿元。 

中小银行进入央行定向票据发行对象这并不是第一次,5月10日定向票据发行时,上海银行就曾被发行3亿元。此外,去年南京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也曾进入被发行名单。但一位国有银行资金部门人士对记者称,这一次显然是中小银行被定向发行最多的一次,无论是银行数量还是央票数量。 

这位国有银行资金部门人士也称,定向票据的发行对象明显是5、6月份信贷增速比较快的银行,票据发行具有警示和惩罚性。定向央票的发行利率3.60%,低于上周四3年期央票3.62%的发行利率。

“但是惩罚性并不是很强,一是相比今年前两次定向票据利率已经比较高,二是相比1.89%的准备金利率,银行还是容易接受的。”这位国有银行人士说。对比显示,今年前两次定向票据发行,3月上旬定向票据利率为3.07%,低于前一天同期限央票利率3个基点;5月份定向票据利率为3.22%,则比当时的市场利率低6个基点。

是否会继续加息

“似乎中央银行的定向票据发行与加息措施总是纷至沓来。”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交易中心董德志日前撰文指出。

央行曾于今年3月9日和5月11日两次发行了千亿元定向票据,而今年的两次加息时间则分别在3月18日和5月19日,距离定向票据发行后一周左右的时间。此外,去年7月13日发行定向票据后,央行在8月18日上调了利率。 

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从2006年5月以来定向票据已经发行了7次,同时期利率上调次数为3次。

董德志表示,加息与定向票据的政策针对点不同。面对回笼流动性的任务,加息措施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而定向票据则可立竿见影地达到回笼货币的效果。但是加息之后再发行定向央票,由于利率水平攀升,定向票据发行成本会明显提高,导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成本加大,而加息之前发行定向票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流动性回笼的成本。 

但他也指出,对于定向票据和加息之间的这种联系只是一种猜测,很难认定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对于是否加息表示异议。 

一位券商研究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央行5月18日的利率调整之中,贷款利率只加了0.18个百分点,少于存款利率0.27个百分点的上涨,这可能显示出央行并没有太大的动力上调贷款利率。“而如果只是要上调存款利率,那么减征或取消利息税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他说。

对资金面影响不大

实际上近期出台数量型的紧缩政策已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只是不清楚会是提高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还是发行定向票据,抑或是央行与银行之间的货币掉期。

从市场资金面来看,去年年中发行的多期1年期的定向票据近期已陆续到期,再加上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明显减弱,机构资金趋于宽松。 

初步统计,近期陆续到期的定向票据有3期,总量达到2500亿元。而近期为维持利率平稳,央票发行也明显缩量,央行已连续几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6月份净投放资金达到1880亿元。而本周扣除定向票据发行后实现净回笼310亿元。 

由于新股申购刚刚结束,而央行上周五发行定向票据并没有对资金面有太大影响。 

“资金利率在新股申购结束后首日往往会大幅下降,这时候发行定向票据对资金利率的冲击也较小。”福州商业银行的债券人士林子君说。 

[$page]

热点行业投资趋缓 学者预测全年GDP增幅小幅回落

宋蕾 杨正莲

围绕是否“过热”的宏观经济争论目前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

昨天,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07年二季度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该中心预测今年GDP增速在二季度还会偏高,但全年在波动中略有减慢,增幅在9.82%左右,宏观经济将摆脱“过热”烦扰,进入高位平稳发展阶段。
该中心预测的其他数据还有,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季上升,2007年全年平均为5.3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高位,进出口增长仍然加快。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从固定投资角度看,去年以及今年热点行业投资都在回落,包括产能过剩第一行业钢铁。目前中国经济中已经逐渐淡化了所谓具有高额回报的热点行业,投资趋于平均。

袁钢明认为,经济增长11%是合理区间,“因为它潜力发挥了,供给充分了,各自矛盾缓解了,各种问题都解决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张立群则表示,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高位稳定。他说,近来投资增长总体比较稳定,没有像去年上升30%以上的情况。从市场来看,现在供不应求的情况较少;对投资者而言,他们已相对理性。他认为未来投资不可能大幅度增长。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过剩”风险,出席会议的多位经济学家达成共识,认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表示,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不是打压、减少,而是利用,要改变流动性的流向。王小广认为股市应得到充分发展,而房市则是重点调控的领域。

“美国之所以发达,就是利用了资本市场,纳斯达克和高科技的结合创造了新经济。”王小广说,目前股市规范监管是第一,第二是扩容,将股市的繁荣和某种产业升级结合起来。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指出,今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易宪容认为当前的股市,仍然没有走出“政策市”的阴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则在发言中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发展直接融资,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监管层以股指为调控目标的时候,制度建设是没法开展的。在监管方面,如果是以股指为目标,监管单位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到位。

钟伟:6月份CPI或超3.8 最迟9月份前加息

宗新建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国内经济趋热偏热的状态已经形成,近期内必然加息。

钟伟是13日在绍兴参加“浙大EMBA管理前沿论坛”时作出上述表述的。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央行最迟在三季度之前一定会加息,也就是在9月份之前必然会发生一次加息,且在今后两三年之内,央行有可能以加息为主要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施一个温和的加息过程。

“现在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尤其从现在到18日,有两个数据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有就是6月份的CPI,这两个数字会对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钟伟说,估计6月份CPI数据在3.8以上,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并且从各项宏观经济预警指标来看,现在经济面临着从偏快到过热的转折关键点,“如果没有特别大意外的话,我想趋热偏热的状态已经形成了,整个下半年货币政策紧缩力度会相对比较大一些。”

他认为,央行接下来可能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有一定的压缩,尤其在节能减排方面,与这个原则相违背的项目会得到比较大的清理和整顿。

钟伟认为,如果第二季度数据出来,显示上半年宏观经济有过热的迹象,央行就很有可能会加息,且加息可能是“两率”齐动,即不仅存款、贷款利率都加,而且利息税还要往下调节,“整体来讲,存款的加息比贷款的加息要加得多一点,这样可能会起到对经济‘温和’的收缩作用。”他表示,这是对短期的一个判断。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