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霸屏!新日携手华为,再创出行领域新进程

2021/6/16 中电动车网 张小伊 阅读:55723

『导读』2021年,新日电动车与华为终端合作,推出XC3、F5两款车型,更是一举打破了电动二轮车行业的固有思维,让万物互联真正实现落地。


真正的智能化不是堆砌许多鸡肋的配置和软件,而应赋予用户简洁、可靠的人机体验。唯有解决用户使用场景核心痛点的产品,才可说是——智能,而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的产品。


在这点上,作为行业首家搭载华为HiLink的新日无疑是电动二轮领域智能出行的教科书标杆。



可以说,在智能化征途中,新日一直在为全球消费者创造绝佳出行体验。早在2015年初,新日电动车就推出全球首款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新日MIKU,其创造性地将电动自行车和手机终端连接起来,实现电动自行车在手机终端的技术突破。


而后,新日一路披荆斩棘,从共享充电桩、语音操控和无线充电等电动车智能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新日不断为人们的美好出行生活添砖加瓦。


2021年,新日电动车与华为终端合作,推出XC3、F5两款车型,更是一举打破了电动二轮车行业的固有思维,让万物互联真正实现落地,让智能世界充满惊喜和无限可能。



华为终端系统究竟有何特别?为什么新日能一举将电动车从智能化发展跃升至智慧生态的时代?我们来一探究竟。


新日联手华为,开启电动车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华为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和顶尖技术研发能力,它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其旗下鸿蒙操作系统从诞生之日起,它的定位就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2021年6月2日,华为HarmonyOS 2.0系统发布,自此,华为的“1+8+N”战略中的“+”终于有了最好的跨平台系统支持。只需要拿起手机碰一碰,智能终端就可以和手机进行连接,所有的操作都可在手机里面完成。



鸿蒙生态圈的互联互通无疑会带给用户更加便捷的智慧生活体验,新日就是电动二轮车行业首家搭载该系统的企业,这对那些只知堆砌鸡肋功能的其它二轮车企业不啻于碾压打击。


我们来深挖新日旗下XC3、F5产品,这是行业首家入住华为智慧生态链的智能高端锂电车,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行走的智能终端。


每一部华为手机都是新日电动车的“钥匙”,XC3具有一键启动功能,F5有NFC卡解锁功能,华为智慧生活APP可实现上电、剩余电量、爱车共享、车辆诊断、一键寻车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该系统还能不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了解用户需求,对车型迭代升级。


这些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在各使用场景的需要,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骑行安全。


其实,早在3月25日,华为HiLink版新日XC3和F5智能锂电车就已经发布,但上市时间却不断延迟,归根到底是因为新日和华为都对该两款车型倾注了很大心力,集和彼此力量,希望它们能尽善尽美,采用了八重检测(华为Hilink认证:SRRC、 3C、 BQB,华为指定第三方检测机构,华为内测+新日认证:3C,自测,内测)等,只为呈现精品。



不消说,新日电动车最早布局智能化,就像孤狼作战。而现在入局华为智能生态大家庭,则拥有了更大能量,势必在智能未来的出行市场广拓疆域。


“锂电+智能”,创造电动出行新未来


纵观新日近些年的发展,其采用“锂电+智能”两架马车驱动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上文提到它的智能化变革硕果累累,而它的电池技术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新日电动车自主开发的汽车级锂电池,完全采用高速乘用车锂电池标准开发和生产。



它有多彪悍?一是寿命久,用数据说话,“保5年 用10年”是它最大标识。多次试验中,该电池在完全循环充放电1500次之后,电容量依然可以保持7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您一周充3次电,差不多可以用10年。


二是续航能力强,电池单体电芯容量高达4600mah,远超竞品,比市面上的常规锂电池电芯容量至少高出36%,这是真正的——超能跑。


其三它的电芯材料采用磷酸铁锂,更安全。


此外,它还具有重量更轻、电池更加环保的优点,为用户提供性能稳定、安全保障、出行无忧的绝佳体验。


回看产品本身,XC3色彩鲜明,线条凸显动感,智能大灯自动感应光线,让人能够一眼辨识,再加上强悍的内在品质,以及与华为的强强联手,造就了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操作。



可以说,这是真正代表未来的电动车,可以说,我们迎来了智慧生态出行的第一道光。


编辑点评


华为HarmonyOS在不断进化,踏上新征程的新日电动车也持续为出行行业贡献着新日智慧。


畅想未来,新日或将引领传统,破圈成为互联网标志性电动车品牌;畅想未来,新日获将引领风尚,再执牛耳;畅想未来,人们享受绿色、智能和快捷的出行生活……


而此时此刻,祝贺新日的探索。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