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何祚庥院士:发展电动自行车 需突破电池瓶颈

2006/3/28 阅读:6060
   人民网·天津视窗3月28日讯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并就安全性锂离子蓄电池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及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何祚庥首先表示,自行车化、轻型化、多样化,将是国际未来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主流。目前,锂离子蓄电池应用范围较广,但在其环保、节能、轻便等许多优点之外,还有价格较贵、安全性较差的弱点。这是由于应用钴酸锂做电池材料的结果。随着新型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出现,即可用锰酸锂取代钴酸锂为负极材料,这一情况将大为缓解。目前,这种新型材料的锂离子蓄电池已在国内研发成功,计划将在今明两年内大量投放市场。专家认为,作为锂离子蓄电池的研发及生产单位,应将锂离子蓄电池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动力应用,即要求放电的性能适应更大的储能、更高的功率。今后,锂离子蓄电池的研发目标主要分4项:总重量3至4公斤,应用于电动自行车;总重量15至20公斤,应用于电动摩托车;总重量300至400公斤,应用于电动轿车;总重量1500至2000公斤,应用于电动大巴车或电动大货车。专家认为,国内电动交通工具的研发,必须沿着由小到大,即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轿车、电动大货车的技术路线。目前全国各地拼凑的“电动大巴车”,离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还有很长的距离。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