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淮海安继文董事长发表署名文章 | 与企业同心、与战略同向、与事业同行
相传有一天,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面面相觑,不得其解: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干,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又有几何?佛祖笑笑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众人顿悟。是的,一滴水是渺小的、单薄的、柔弱的,一股风可以将它刮走,一缕阳光可以将它晒干。但当它与浩瀚大海溶为一体,也就获得了新的生命……今年,我参加集团招聘面试,发现有不少原来在我们企业做过的员工又陆陆续续回来了。在交流中感觉到他们对淮海人为文化的依恋,对淮海事业发展的看好,也看到他们被录用时候流露出幸福、开心、温暖的笑意,我深刻感受到淮海“事业招人、绩效用人、文化育人、情义留人”理念在悄然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衣食住行薪晋育环安情”十个方面的员工关怀也正在潜移默化渗透在淮海每个人的心间。
最近在网上偶然看了陈可辛导演的电影《夺冠》,为之动容。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集体力量,跨越时空,迎面扑来。中国女排自强自立、同甘共苦、顽强战斗的拚博精神又浮现在脑海。我们这代人永远不会忘记1981年中国女排七战七捷首获世界冠军的盛大欢庆,不会忘记决胜局比分落后的形势下以17∶15险胜东道主日本队的感人场面,不会忘记宋世雄铿锵有力的解说瞬间“中国队胜利了”那种民族自豪感。当电影里女排参战前夕,袁伟民教练对着队员们喊话,“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我又一次被感染了。当郎平扣下致胜一球,队员们抱头痛哭,举国上下心潮澎湃,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中国女排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夺冠本身。2019年习主席会见世界杯载誉而归的女排队员代表时夸赞说,中国女排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没有一个人是侥幸成功的。淮海48年,筚路蓝缕,敢闯敢干,永不停歇,向潮而立。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员工关系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些充满哲理的话语无不在说明一个道理:集体、团结、合作的力量是伟大的。
没有人能笑着夺冠。中国女排冠军之路饱含艰辛。硬件落后,就加大击球力度、提高球网高度、增加训练强度;条件艰苦,漳州训练馆的地面用黄土、石灰、盐水混合的“三合土”把队员们的大腿、肘部经常摔得血肉模糊;伤病缠身,郎平脖子以下没有完整的骨头,陈招娣拦网受伤桡骨断裂,孙晋芳腰伤严重到要打封闭,她们依然咬牙坚持比赛……赢,靠的就是这股难不倒、拖不垮、打不败、不要命的拼劲和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永创一流的集体精神。做企业也是如此。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经历风雨哪会有彩虹。淮海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每一名淮海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徐州宗申总装制造部装配一线荣获 2024 年度“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有些企业昙花一现,不是这些企业家个人能力不行,不少还是输在不同心、不同体上。云从龙,风从虎。刘备能成为一代霸主,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功不可没。同样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也为一代枭雄曹操立下赫赫战功。真正的成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做成一件事。在这条路上,以真情换真心,建立认同感、培育认可度。《淮南子·兵略训》有句话说得好: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彭剑峰曾这样说,华为牛,牛在组织能力。任正非伟大,伟大在他打造了一个不完全依赖于他个人的伟大组织。这个组织形成了“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的绩效内动力和超强的战略执行力;这个组织能让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能让天才的潜能得到超乎想象的极致发挥。有句老话“众人划桨开大船”,说的是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单枪匹马是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敌。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
所以,再强大的个人都不如一个团结的组织。个人能力再怎么牛,也支撑不起一家伟大的企业。无论个人变得多么优秀,都离不开“我们”这个集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建设淮海大业,需要所有淮海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次性把工作做好,不给团队拖后腿,努力把个人的力量转化为集体的能量,以更加紧密的团结、更加顽强的奋斗,汇聚起昂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诚如佛祖传说那样,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消失;一粒沙,只有投向大地,才能聚集力量;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实现价值。
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3年十大流行语”。“双向奔赴”在“新质生产力”之后,位列第二。值得注意的是还被评为2023年劳动热词。从字面理解,“双向奔赴”大意是指两个人向对方靠近,用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亲近、共赴美好的愿望。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习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演讲中说:“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真挚的话语,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双向奔赴”又增加了新的寓意,内涵又在升华,更多地表达出了一种和谐共生: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为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的态势尽在其中。“双向奔赴”告诉我们一个朴素道理: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向好才会更好,互好才会友好。“双向奔赴”还映照了中国一句老话:“两好搁一好”。我们国家向来比较认同有来有往的“回报文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又是一段佳话。在商言商,利益首当其冲,感恩图报的交互主义人际关系是可以理解的。费孝通先生总结:西方家庭是一种“接力模式”,而中国式家庭是一种“反哺模式”。人与人之间维持均衡关系或达成某些目的,素来强调交互报偿。但是,在关注利益的同时,也要做到寓利于义、义利并举。企业为员工搭建平台是源,员工与企业共创价值是水,饮水思源是本,缘木思本是义。心存敬畏、满怀感恩才是我们直面的主题。敬畏需要共生共创、共享共荣,感恩则要风雨同行、同舟共济。
网上有段话说的很直接:企业说,“我的目标是把企业做成百年企业。”员工说:“我的目标是买房买车,生活更幸福。”从这点来看,企业设立的愿景是远大的,员工的目标则是具体的,这二者并不矛盾。在我看来,未来社会不再是简单的交换价值,而是共创共享共赢。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建立共创共享共赢的关系。员工在企业要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企业在员工内心要有人生方向和使命的召唤、引领意义。二者相互成就、互相依赖、共生共成。企业有发展,员工有奔头。成员间足够的心心相映、心心相惜、心心相印共同助推企业走的更稳健更久远。说到底,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场“相互成就”的义利演绎。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是员工成长发展的平台。员工如果对企业能够上升到信仰的级别,就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源动力。迎难而上,遇强愈强。如果员工和企业“离心离德或若即若离”,一旦企业经营陷入窘境,这些“半只脚”员工可能就会飞鸟各投林。
大家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里面大有学问。大河无水是因,小河干是果。大河没水了,小河必然干涸。集体力量衰弱了,个人收益也就没有了。但反过来想也一个道理,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小河没水大河也要干。这是一个辩证关系。我们既要反对单方面强调“锅里有碗里才有”,也要批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圣经》里有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说的也是这个理。正所谓“两好搁一好”。友善互赏、取长补短、日积月累,共同构建成功通道,推动实现企业成长与员工成才的双向奔赴……
我们再看一则耳熟能详的故事:2010年1月,78岁的稻盛和夫应首相鸠山由纪夫之邀出山挽救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当时的舆论是清一色的悲观,各种报刊杂志连篇累牍,细数日航的历史和现状,借以证明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在一片批评指责中,稻盛先生实施了“重建计划”,第二年就扭亏为盈。2012年9月,日航在破产两年零七个月之后重新上市。日航为什么能获得新生?这里面当然有稻盛先生高超的经营手腕和私心了无的人格魅力,但需要注意一个细节是稻盛先生的“心法”。他认为,企业最重要的财产是员工的心。企业破产,说明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持有一颗导致企业破产的“心”。不改变这颗“心”的状态,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策略,重建工作都无法奏效。心在哪里?稻盛先生说,心是良心。面对一盘散沙的日航,只要也只有全体员工热爱企业,愿意为重建日航不遗余力,重建就一定能成功。所以,稻盛先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重建日航,必须重整士气。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干部,实施为期一个月的领导者教育。当然,许多人抵触。但稻盛先生仍坚持每周一次亲自讲课。他讲的既不是组织管理的方法,也不是什么技巧、手段,而是自己作为经营者一贯珍视的思维方式、理念和行动规范。比如,“拼命投入工作”、“不忘感谢之心”、“保持坦诚之心”等等。课堂上不少人表示不满:“为什么这些连小孩子都懂的东西,现在还要让我们来学?”稻盛先生说:“大家都说这些道理非常幼稚,理所当然,十分简单。但是,这些道理,作为知识,大家或许具备,但根本没有掌握,更没能实践,这就是招致公司破产的元凶。”他不断地强调,不断地诉说。慢慢地,一个人、两个人……理解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所有人都态度谦虚起来、做人做事卑躬起来。这样的领导者教育,也从干部扩大到员工。而当思想渗透到了员工心里,公司的业绩也随之飙升,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果。
员工心变,企业巨变。稻盛先生用自己的“心根”引发上下共鸣,唤醒了日航人的齐心协力、改革改进和企业的节节攀升。管事先管人,管人要聚心。人心是一种客观存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有钱挣,员工为了饭碗,即便积极性不高,甚至心情不那么舒畅,也会干下去。“输人不输阵”。但当企业形势衰微,员工的个人意识就高涨许多,不少人会伺机另起炉灶。一有风吹草动,好不容易形成的共识即被破坏、消亡。所以,需要引起大家共同思考的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由“生人”向“熟人、亲人”转变过程需要利益有偿交互阶段的调整、整合、磨合、浸润及至升华。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亲人无间”的情势不应当也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得来。它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肝胆相照、百炼成钢。这更要引起各部门各公司“一把手”的深度思考。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员工离职率。其实员工离职有二种,一是达成离职事实,二是形成离职想法。说起来,第二种骑驴找马式的“精神性离职”更值得警醒。因为这种现象在优秀员工身上或许更为普遍。绩效差的员工反而会破罐破摔、死磨硬泡,甚至还会沦为无欲无求的“咸鱼”。只有绩优人员才会努力寻找新的价值机会。所以,“精神性离职”带来的人心损失是潜在的、也是负面的。各级干部要真心真意地为员工着想,做好衣食住行薪晋育环安情十个方面工作,就会产生真心真意待人待事的文化氛围。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这是条真理。
《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我从开厂做事到今天,一直认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要以真为准、以诚为本。不真实无以立身,不诚信无以立业,不真诚无以立世。做人做事第一条就是真诚,否则一切都是无从谈起。真诚首先是对自己真诚。所谓对自己真诚也就是人前人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样。儒家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很多职工,领导在与不在,表现大不一样。领导在,努力工作;领导不在,偷懒“摸鱼”。这实在称不上对自己真诚,而是自我欺骗,自己糊弄自己。不但耽误了工作,也毁了自己。所以说,慎独是一门很深的修身功夫,非花大力气而不能做到,其中的捷径是就是激励。正所谓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有无激励大不一样。就长远来看,谁都无法强迫任何人工作,只能自己让自已心甘情愿地做。这就需要内在动力,鼓励自己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许多人在内心深处把高收入当成工作的内在动力。这实际上是把目标和结果错置了。收入高源自能力强、绩效高,收入高只是能力强、绩效高的结果。持续增强能力、提高绩效才应该是我们工作的内动力。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绩效内动力的原因。所谓绩效内动力就是要自己对自己真诚,天然认同“这是我的工作,我要高目标、高标准、高要求、高绩效地把它做好”。此谓之“君子慎独”。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的驱动之下,大家能力强了,绩效高了,自然也就带来了高收入的结果。大家的绩效内动力形成了,组织的绩效内动力也就形成了;大家的收入高了,企业的收入也就高了。所以说治企贵在形成绩效内动力。对别人真诚的最高境界是利他。我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稻盛先生的“心学理论”。我很认同他的一些判断:在商业世界里,利他心是很重要的;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真心相报;“无私”是第一领导力;员工要承担企业经营的部分责任。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经营心得指引着我们淮海前进发展的方向。
治企贵在聚心聚力,贵在薪酬绩效指标管理。聚心工程在于确立正确的企业使命、事业目标、战略理念、人为文化。企业是员工的企业,企业是为员工谋才能、谋财富、谋成就、谋幸福的舞台。要始终秉承企业与员工共创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追求“员工富、企业强、社会赞”的使命愿景。抓好聚心工程和管理工程才能经营好企业。管理工程重在抓好经营模式方案和绩效指标考核制度管理模式。我们多年的探索己形成了淮海战略统筹全面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制度管理模式方案。方案已基本形成,方案落地关键在于用好“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管理模式,通过考核管理实现每项绩效指标最大化,实现各岗位员工绩效指标最大化、能力最大化、价值最大化、收入最大化;通过绩效指标的赋能管理,实现员工与企业实实在在的绩效提高、能力提高、收入提高。各级干部要努力做好绩效共识教育,做好薪酬绩效指标的制定,抓好薪酬绩效指标考核制度的落实,形成绩效内动力,促进创新力、资本力、生产力、营销力、发展力的持续提高,实现产销量和利润的双增长。
经营企业重在经营人才,经营人才重在凝心聚力。我从企业创立到今天,一直强调企业要信为先、德为要、仁为本。在这里,我再次号召各级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员工、引领员工、服务员工,进而转化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巨大力量。我们要抓牢凝心聚力工程,要牢固树立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的理念,抓好绩效机制,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创共享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实现员工富企业强社会赞的企业使命。总之,做企业,既要解决好“发展与分享”的关系,也要解决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稻盛先生说,在企业中与同事们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要多,也就是说同事也是家人,是亲人,属于事实上的不是亲人的亲人,是需要上辈子修成的善果才能得这个缘。我们要珍惜这份缘。今年的工作报告里讲到:淮海人要追求与企业同心、与战略同向、与事业同行,努力实现“员工富、企业强、社会赞”的企业使命。这是淮海始终要秉承的人本发展理念。
实现“三同”,要探索用人机制变革,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不看身份看本领,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职务看成绩。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让位。实现“三同”,要完善绩效制度建设,真正让“拉车扛活”的人“多劳多得”。收入多与少,业绩说了算。让有真本事的人既有“面子”,也有“票子”。实现“三同”,要重塑、传承价值观。价值观不是随便说说的口号。当所有人趋同于共同价值观,沟通成本低了、管理效率高了、企业效益也就显现了。
实现“三同”,要激活员工关系这泓水。让大家从“平行、平静”关系转化成“协同、温暖”关系,人与人之间真正形成“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实现“三同”,要致力于利益、事业和命运共同体体制建设,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思进、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局面,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