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研究收购力拓的消息还未完全证实,昨天就有消息称,力拓准备考虑来自中国企业的收购要约。力拓是在拒绝竞争对手必和必拓公司发出的3比1的换股报价之后,准备考虑中国企业收购提议的,不过,目前并没有与中国政府以及钢铁制造商接洽过。
力拓的立场是,如果接到正式收购提议,且报价足够高,就准备与中国企业谈判。
最近,力拓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阿尔巴内塞屡次对媒体声明,该公司价值远高于行业竞争对手必和必拓的收购报价,必和必拓是要廉价获取力拓的发展前景,因此,力拓拒绝必和必拓的理由是正当的。而如今,力拓却在中国企业还没有发出正式收购要约的时候就表示“会关注和考虑”,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力拓此举也有对必和必拓制造压力、逼迫其提高报价的可能。
之前国内媒体曾引用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的话称,中国钢铁制造商可能考虑对力拓发出收购要约,收购价可能要超过2000亿美元。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多方相关人士获悉,的确存在中国企业竞购力拓的可能性,为了保证资源安全,中国将“不得不卷入”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合并案。一种可能性是,以宝钢为首,联合其他企业和金融机构提出收购;另一种可能性是,寻求参股或与力拓交叉持股。
观察
宝钢放言收购力拓并非天方夜谭
陈姗姗
澳大利亚矿山企业必和必拓对同行力拓的合并提议,触动了中国钢铁老大宝钢向海外并购的决心。近日,有媒体报道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首次高调表态:中国企业有意收购力拓。
在此之前的11月1日,必和必拓刚刚宣布希望以每3股必和必拓股票换1股力拓股票。若以股票市值计算,此收购报价约等于1450亿美元左右。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力拓的拒绝,理由是出价过低。
如今,中国的并购“宣言”,使这个本来就势均力敌的“换股合并战”,有可能变成一场相互博弈的“三角恋”,宝钢会否真正参与收购尚难下定论,但宝钢放言收购力拓并非天方夜谭,参与国际矿石等资源性资产的收购,可以弥补国内原料供应的短缺,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已经达到4亿吨,并购力拓,中国对外界铁矿石的依赖度就可以立刻下降50%。
当然,要完成这样的大动作也不能只依靠宝钢。与已完成过数次国际大型并购的必和必拓相比,中国企业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并购方式、管理经验上都还很难与之抗衡,因此,如果单靠以钢铁而不是铁矿石为主业的宝钢一家的力量,明显是势单力薄。
不过,如果联合多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一起发起并购,收购资金也将不是太大的问题。由于矿山从勘探、开采到生产的流程比较短,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海外企业,矿山企业在管理上要简单些,而中国钢铁企业本身就是力拓的客户,一旦并购实现也不必担心销售问题。
可以预见,如果中国参与对力拓的并购,势必同样像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一样会遭受来自国外监管机构的各种阻力。必和必拓在发出与力拓合并的提议后也承认,要完成这次合并,必和必拓可能要得到全球各个国家七八十个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当然,由于力拓的矿山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南美等国家,与优尼科的美国背景相比,敏感程度并不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给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尝试带来了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此时有了并购力拓的想法,与受必和必拓合并提议的刺激有很大关系,也不排除有通过提出收购放缓甚至阻止必和必拓合并步伐的想法;而如果真有并购之意,此时提出并购,风险也不小。
首先,由于像力拓一样成熟的海外上市公司,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如果谁出价高,谁就有可能在并购中胜出,据笔者了解,必和必拓早就做好了提高收购报价的准备,这也意味着,在这一时机成功收购力拓的一方,将需要通过提高收购成本胜出。
在几年前,就已有不少国际资金在关注中国的收购,并且利用中国收购的机会来赚钱。其基本做法是,一旦它们窥探到中国准备收购海外资产,便会提前进行布局,抢先投资或收购。等到中国企业加入之后,再提高价格卖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也许能“买得到”,但很可能“买贵了”。
必拓为了收购力拓已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和准备。宝钢也应该事先做好合理评估,做足了相关功课,以确定自己的收购价格的底线。不管怎样,在面对事关自己利益的全球并购,中国企业已不再袖手旁观了。即使最后收购不成,中国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参股力拓或必和必拓,甚至是两者合并的公司,从资金的安全性上来说,这比拿出2000亿美元竞购力拓的潜在风险要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