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碳、环保”概念日渐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押注电动车。2010年3月8日,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将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13个试点城市扩大为20个、2010年还将针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出财政补贴政策等新能源汽车扶持方案上报国务院,正在等待批复。
市场充满未知数
在政策和市场导向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涌入电动车开发领域。此前,比亚迪F3DM、E6两款电动车已进入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下称《目录》)。此外,包括已经有S11、S18等电动轿车进入《目录》的奇瑞,以及开始在部分区域试点销售电动车型的长安汽车等国内多数主流车企,均计划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作为下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新核心。
然而,电动车市场普及的各种阻力仍然令人生畏。例如,未出台电动车“国标”(《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未经检验的电池等核心技术和遥遥无期的市场接受度,依旧让电动车的市场充满未知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记者采访时,目前国内呼声较高的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均拒绝透露已经形成多大的电动车规模。
“在电动车“国标”出台之前,多数企业的电动车也只能进行到样车研发阶段。”长安汽车混合动力项目总监任勇表示,在“国标”出台之后,企业还需依据“国标”相关技术标准对现有电动车型做技术改善。
电动车企需头脑冷静
同时,尽管多数电动车生产企业表示其电动车产品续航里程均超过160公里(“国标”要求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一家电动车企能拿出令市场信服的相关检测报告。
由于电池及相关配套成本依旧难以降低,也使得电动车型价格高昂。同时,电池产品的安全 性能还有待提升。长期关注零部件产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认为,眼下国内的电池产品集中于低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同时,作为电动车普及的一个关键环节—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公用事业公司对于投资电动车依旧持谨慎态度。
2010年1月,作为国内电动车充电站配套设施承建部门的国家电网提出了“2010年将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电动车充电站”的战略规划。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国家电网一位中层人士并不认为这是该公司依据国家政策和电动车产业发展所作的思路转变。“‘27个城市试点、75座充电站和6209个充电桩’是我们唯一对外透露的3个数据。”上述中层人士表示。
事实是,电动车前景毋庸置疑,但要克服电池等核心技术和市场培育等难题,国内电动车企业仍需冷静头脑,稳步地推进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