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通用汽车“直达2030”可持续交通系列论坛“电气化—未来驱动力”主题论坛上,采访到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来小康教授。
来小康教授接受记者专访
来小康教授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预期目标为50万至100万辆,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将会对城市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些影响是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削峰填谷”等手段解决的,对我国现有的电力设施几乎没有影响。”我国未来电力供应比较充足。即便2030年我国拥有2亿辆电动车,根据电力部门的规划,耗电量也不足发电量的10%。同时还可以结合可再生能源以及与智能电网技术,对电网起到填补作用。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
来小康教授还认为,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取决于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及电动汽车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北京为例,100万辆电动汽车,日耗电量917万度,占原负荷量的3.28%,如果不使用智能电网,不加以引导,那么电网的最大负荷会增加31%以上,但是如果使用智能电网加以引导,那电网的最大负荷几乎不发生增长。
如何引导加以引导呢?那就要靠智能电网系统。汽车每天真正在路上行驶的时间也就每天2、3个小时,而每天晚上用电波谷的时段,正是给汽车充电的好时候。来小康教授还是以北京为例,为我们作出了说明,北京现有的发电配电能力,谷时可支配的用电量为2694万千瓦时,按照电动汽车行驶90公里耗电量18千瓦时来计算,夜间谷时段可同时为150万辆电动汽车同时充满电。据了解,国家今年将投入2500亿人民币建设智能电网,在未来十年内在全国基本建成智能电网网络,完成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
来小康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国家电网的相关工作进展,截至2010年5月,国家电网系统已累计签署267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占全国27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98%,数十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已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预计到2011年,全国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4000座,初步形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到2016年,建成充电站10000座,同步全面开展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最后,对于电动汽车电池成本问题,来小康教授呼吁,只有改变商业模式,才能够真正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成本的问题。现在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是完全由消费者自行承担的,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换电站等形式的出现,会将电池的一次性使用成本部分转移到电站的身上,这样的商业模式有助于真正降低使用成本,使电动汽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