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久前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960亿元,规模接近去年前三季度水平,同比增长67.6%,高于去年同期26.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投资40.7个百分点。在电子信息产业诸多子行业中,新能源电池是投资最多、增势最突出的领域,上半年投资金额为72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多因素催生动力电池“热”
记者浏览国内多家电池企业网站,发现不少企业都是在2008年左右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一年正是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年。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越来越大的支持,包括资金补贴、政策倾斜等。
“我国根据自身能源特点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是正确的,电动车肯定是未来趋势,因此企业资本比较活跃,在这方面有较多投入也很正常。”中国电池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
出于对市场前景的憧憬,原本生产单体电池的企业开始上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部分投资机构也纷纷向这个新兴行业一掷千金,诸如比亚迪这样的整车企业也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新能源战略,出台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例如,2010年,由江苏省科技厅倡议,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省内动力电池骨干企业,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江苏泰州成立。
“一些企业是为了获取国家补贴,或享受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而投资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的。”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咨询组组长、总工程师王秉刚说。记者在对部分电池企业的调查中发现,确实涌现了不少在国家力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后,才“半路出家”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
散乱现象突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到底有多少家?投资规模有多大?记者采访了几位电池行业专家,他们纷纷表示“不好统计”,其原因就是目前这个行业散、乱。
不可否认,这个行业内的确有一部分真心想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企业。如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创办于1997年的电池企业,总资产已经达到60亿元。其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今年成功通过了动力电池的TS16949认证。该企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力神已经与国内外20余家整车企业合作。未来还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然而,类似的企业,在这个行业为数并不多。
总体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在较突出的盲目投资现象,呈现出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投资分散的特点。中国电池行业协会一位专家说:“我国正在或宣称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企业至少有500家,其中不少是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下的作坊式企业。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高。据国外相关分析,未来5~7年,除中国外,全球成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只会剩6~8家。”
为了分得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杯羹,不少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引资。一些企业在得到当地的土地和资金补助后,并没有真正把物力财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上。
一些投资机构从拥有相对成熟技术的企业挖人,根据已有技术,全盘复制,另摆舞台唱戏。更夸张的是,某些企业原来所在的行业与电池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一听说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可期、有利可图,立即不顾自身基础匆忙进入。
“简单购置一些仪器和原材料就开始大搞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电池行业协会上述负责人说。
目前产能超过实际需求
电动车商业模式研究学者谢子聪表示,目前我国电动汽车销量非常有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大大超过了目前的市场需求。不仅对企业经营不利,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在电动汽车充换电之争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就贸然投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有一定风险的。谢子聪说:“如果将来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确定是电网主推的换电模式,到时将有大批电池企业被淘汰出局。”
中国电池行业协会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盲目投资的做法实在让人担忧,大浪淘沙之后必将有很多企业吃到苦头;另一方面,投资巨大却少有产出,原因实在值得深思。”